【玉的標準】
當看到各種顏色的實實在在的玉,我們的評判標準在哪里呢 ?這個標準沒有人定過
,就是感覺,這事就虛了
。比如說白玉
,多白為白?這個界限定在哪兒
?對于剛?cè)腴T的人非常困難
,那我們只好拿生活中的能夠熟悉的領域去比較。再比如墨玉
,還是這個問題
,多黑是黑
?最黑的東西一定是煤
,死黑一團。但真正的墨玉
,在強光下能夠打入一定的深度
,它不是死黑一團。玉要的就是這個感覺
,需要接觸玉的人一點一滴慢慢地去體會
。
我碰到過很多人對白玉的感受最強烈。為了買到上等白玉的玉件或者玉材料,他們身上老帶著一個標準器去比較。但從玉器收藏本身來講,切忌比較。過去有句話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就是這個原因。如果手里有一個標準的白玉,再跟另外一個比較,肯定不是深了就是淺了,很難找到一模一樣的。一塊上等的材料,往往會把大部分玉比下去。有時候你覺得一塊玉真不錯,很白很潤,但把另外一塊拿出來一比,這塊的顏色頓時就顯得灰了,顏色就不好看了 。你一動搖,可能就錯過了一個機會
。
過去商家有一些技術手段,能使玉顯得更白。比如他會在玉下面的襯上下功夫。如果用白綾子、白綢子為襯,玉的白就顯不出來了;一定要用黑色的襯。黑色的襯有很多種,使哪種材料也有講究。一定要用能吸光的材料,不反光,會顯得白玉特別好。過去有人不懂,用黑金絲絨,這種材料在光線下是反光的,比較起來,白玉就顯得不如在黑絨上好。

【旁門左道】
翡翠真?zhèn)伪鎰e是一個非常專業(yè)的知識,不要求每個人都學會。但我碰見很多人都是旁門左道。比如很早以前,我碰見過一個臺灣人,他酷愛玉器,每回買完玉器以后直接就奔賓館,拉了我來看。有一次我跟他一塊兒進的屋。一進屋他就燒開水,我說:你干嘛呢?他說:"我鑒定我這塊玉。"他把水燒開以后就把這塊玉擱在玻璃杯里了,開水"嘩"一澆,把我嚇一跳。然后他說:"擱一會兒,撈出來,拿牙咬一咬,如果能咬動了,這就是真的。"我就不相信
,他完全是一種感覺,我說:"這個怎么咬得動呢
?"他說:"你一咬你就知道
,它是有感覺的。"這全是旁門左道
。
在流行的翡翠真?zhèn)伪鎰e法中,還有人把玉拿出來,在綢布上使勁兒搓
,搓完了用鼻子聞
。這都不屬于一種專業(yè)的技巧,完全是一種感覺
。這些招有用沒用呢
?在某種心理暗示下,對鑒定可能有用
。比如你在那一通搓
,賣的人在旁邊說"你別這樣,再這樣我就不賣給你了
。"那他心理肯定知道真假
,心虛了
。你可能用這個事嚇唬他是可能的
,但這不是翡翠真?zhèn)伪鎰e必須學的方法。

【周密鑒定】
宋代有一個學者叫周密,他寫過一本《云煙過眼錄》,上面有這么一段記載:"劉浙漕伯益所藏蒼玉符,長可一尺闊三寸,厚以半寸許。兩傍作雙螭,中碾七篆字云:玄孫似文治水圣。彼以為禹治水符甚珍之。余則以為偽物也……且三代當作鐘鼎文乃作小篆,刻亦不工,不足奇也。"說的是個故事:有個人叫劉伯益,他藏了一個蒼玉符。蒼就是黑,一塊黑色的玉符
,長一尺,闊三寸
,厚度大約有半寸
。雕了兩條螭龍趴在上面,中間刻著七個字"玄孫似文治水圣"
。當時大家都知道歷史有個傳說:大禹治水有功
,獲賜玉符。有人就據(jù)此記載作偽
,做了一塊黑色玉符
。南宋文人劉伯益非常天真,他相信傳說
,認為自己獲得了一塊夏朝古玉
,大禹當年的治水符,說白了就是大禹當年的獎狀
,不得了的一件東西
。
周密是個學者,他一看這塊玉,就說這是作偽的
,而且都是沒邊兒的作偽,太簡單了
。為什么這樣說呢
?玉上刻的七個字是小篆,秦代以后才出現(xiàn)
。夏朝還是鐘鼎文呢
,沒見過小篆,更甭說刻在上面
。
我們今天管這叫杜撰文物。我千百次看過這種杜撰文物,都不是有本所依。作偽第一是有本所依
,要依照歷史
,依照真實。那么現(xiàn)在很多人就想:我依照的東西都是書上的
,一翻書書上有
,你就知道我這是假的了。那這么著
,我自個兒杜撰一個
,你就查不到了。
我多次講過,歷史是有局限的
,問題是應該知道局限的這條線劃在哪兒。大部分人都不清楚
。只有歷史學家
、專業(yè)的學者知道歷史上都是有一條一條的界限,這些界限不可逾越
。比如周密就知道
,小篆這條界限不可逾越,那是秦以后的事
,夏代根本不可能出現(xiàn)
。今天還有大量作偽的人,跟宋朝做大禹玉符的人都是一個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