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從商代獲得大批玉匠奴隸及玉器,為西周玉器發(fā)展奠定了基礎。西周玉器裝飾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勾勒技藝的同時,獨創(chuàng)一面粗線或細陰線縷刻的技藝。同時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和創(chuàng)造才能的西周玉工,順應該時期時代禮制的需要,在該時期創(chuàng)作了不少美妙而又神奇的玉器。西周玉器工藝紋飾特征在濃郁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在西周時期,大部分西周玉器以佩飾類的環(huán)形、玦形或璧狀咬尾龍玉器,一度比較流行,它的精巧多變的造型和精美華麗的紋飾內(nèi)容,成為了該時期玉佩的一大特色。

西周的玉龍,則是真正的“咬尾”模樣
。他們的共同點在于,頭部都被極大地夸張了
,竟占整個身子的三分之一
,而在夸張了的頭部正中,是一張張大了的嘴
。在龍形玉佩的身上
,都以勾撤的手法
,滿飾盾紋或環(huán)紋,以襯托玉龍的華美
,這樣
,玉器的造型與紋飾的流暢
,完全做到了水乳交融
。

商代的玉鳥,因傾向于寫實,故而圓雕作品在這類題材中占據(jù)了很大比例
。而西周的鳳鳥,則大致作為片狀玉器的裝飾性紋飾出現(xiàn)
,少有如商代玉鳥那般靈動寫實型的作品
。
這一時期,更多的鳳鳥玉器是被廣泛引用于璧、璜
、勒、柄型器雜佩等等
。館藏中有幾件鳳鳥紋玉璧
,它們大都為團身狀,其身體部分都環(huán)繞著頭頸蜷縮成一團
,這樣相對而言更加抽象
。
西周龍紋合體佩的構思藝術
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和創(chuàng)造才能的西周玉工,順應該時期時代禮制的需要,創(chuàng)作了不少神奇怪異的以龍與他物相組合的玉器
,令人嘆為觀止。作為一個玉器雕塑中的普遍性的題材
,龍與鳳
、龍與神人、龍與龍及龍與其他肖生類器型的組合型紋飾
,大量的出現(xiàn)在瑰麗的西周玉佩中
。
這類西周玉器,是一器多龍,巧妙布局
,形成“龍行天下'的氣勢。館藏的這件合體佩
,在一個長方形的片狀玉材中
,以兩龍屈體來構成一玉器飾件,自然得體
,是這種形制的典型代表
。
這類玉器的創(chuàng)作靈感,可能與祈求世界陰陽協(xié)調(diào)和體現(xiàn)君子剛?cè)岵睦砟钣嘘P?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龍與鳳在西周玉器中的結(jié)合,也是一種非常時髦的題材
。鳳的柔美與龍的威猛
,體現(xiàn)了一種相得益彰的和諧之美。館藏的這件器物雖然是鳳上龍下的格局
,卻充分利用了龍身盤曲的特點
,雕成環(huán)狀,以一小巧玲瓏的鳳鳥駐足于龍首之后
,在構圖上體現(xiàn)出極度的平衡和協(xié)調(diào)
。
與龍、鳳組合一樣,龍與神人的組合玉佩在這一時期也十分多見
。這種玉佩通常有兩種情況出現(xiàn):一是比較直觀的以神人為主體龍為依附的組合型玉器;二是見首不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