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時間也玩
。吃不了苦,不吃。沒有時間,抽空。反正別人都玩 ,咱也別落伍
,迎頭趕上。這年頭不談古董多丟人哪!干嘛要到處跑呢,有福之人不在忙。馬未都是收藏行業(yè)里的大家,對玉石亦有不少的了解,馬未都所談的收藏之道,對于玩玉的我們也很適合,看大師的收藏之道,體會不一樣的玩玉之路。
如何選擇和田玉
?選擇和田玉有五大要素第一:油潤度
行內(nèi)有句話叫:翡翠看種,和田玉挑潤
。這里所謂的潤,說的就是和田玉的油糯性。所謂的油糯性,表現(xiàn)出來的,其實就是和田玉質(zhì)地的細膩與滋潤。第二:密度
這點很難掌握
,也很難用文字描述。我一般用側(cè)弱光看結(jié)構(gòu),說不見結(jié)構(gòu)是夸張了,只有假料不見結(jié)構(gòu)。室外自然光下看不到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我覺得可以了。當然,是越細膩越好。第三:色澤
顏色盡量要正,白的最好能不發(fā)悶
,假如還能不閃青就完美了。把玉放在潔白的紙上,我覺得是看白玉很有效的方式。我們不是一定要跟白紙去比,至少感覺到它真實的顏色了。碧的青的最好讓人感覺鮮艷
。我們的文化傳承中,玉總是跟白聯(lián)系在一起
。同等情況下,白玉的確比較暢銷
。玩皮色的
,盡量選巧色
,白玉上面帶巧色就更好了
。
第四:純度
干凈是選擇產(chǎn)品的第二因素,盡量不要有雜質(zhì)
,棉,侵染,石性(巧雕除外)。這個相對容易辨別,爭取室外肉眼難以發(fā)現(xiàn)。實在沒法避免的,力爭正面或者要部位沒有受到影響。
,會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相反歪瓜裂棗的外形總是禁不起時間的考驗。第五:型(雕工)
包含外觀
,工藝,大小。外觀,我們聯(lián)想一下生活中各種美的器物形狀,引申到玉器也是一樣。比例得當?shù)挠衿?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忠告有三
其一,量力而行
。有多少米做多少飯。收藏切忌入不敷出,一個人的財力再大
,與浩翰無邊的文物相比也是九牛一毛,沒有人有能力能將所有心愛之物全部收入囊中
。收藏是性情的陶冶,不是單純的財富聚集
,一旦過頭
,樂趣一定會變得不那么樂趣了。
其二,知識先行
。欲收藏者一定要先讀幾本專業(yè)書
,對其收藏領域有所了解。如懶得讀書
,那就請人講講,好為人師者大有人在
。但別聽故事
,什么宮女之后,太監(jiān)之后,皇親國戚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知識的掌握。如感到這門學問過深過難
,可采取西人之道
,聘請經(jīng)紀人把關
,一切責任由他承擔
。但此人應是行家,而不是行家所說的“馬眼”(自覺眼力不錯者)
。
其三,笨鳥先飛
。一旦飛出就會感到海闊天空
。樂趣會讓你改變一切。沒時間
,擠時間,騰時間
,人生無非多一些放棄
。放棄一些可有可無的東西,境界就會高上一層
。嘴勤腿勤是收藏的強項,多跑的人會比少跑的人多一些撿漏的機會
。但一定要戒貪
,千萬不要設想自己平白無故地撿了個國寶,每個動聽的故事都可能藏著殺機
。
馬未都還表示,陶瓷文化是無中生有的
,玉器文化是有中生無的
,二者是反向的。陶瓷是捏出來讓你看
,玉器是去掉之后剩下的部分讓你看,是做減法
。在傳統(tǒng)文化中
,玉器最具中國人的個性,最符合中國人的心理
。他表示
,喜歡追究一個東西的背后的社會成因,一個東西為什么在這個時代產(chǎn)生以及它為什么會消亡
。
玩玉亦是收藏,不在玉的貴賤
,量力而行
,玩的開心,玩出樂子才是高手
。玩玉也要多學知識,不懂知識的玩家不是一個好司機~最后玩玉講究緣分
,緣從何來
?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有一個聰慧的大腦
。生活有時候需要一些放棄,放棄那些過于強求的
,你才會發(fā)現(xiàn)生活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