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玉器多是仿古代青銅器的造型,器底篆刻“大清乾隆仿古”、“乾隆仿古”,盛行于乾隆年間。但并不是全部照搬青銅器原樣,而是依據(jù)玉石材料和玉器工藝技術(shù)特點,選擇適宜的造型紋樣而制成。
因此玉器器皿仿古,是在繼承古代器皿造型的基礎(chǔ)上,運用琢玉工藝技術(shù),變化出新的藝術(shù)品。今天就和小編一起欣賞精美仿古玉器圖片,走進中國古代玉文化吧!

薄胎器皿與玉山子:
薄胎器皿:玉器器皿把胎體做得很薄,是清代引進的高水平技術(shù),清代名為“痕”玉,“痕”即“痕都斯坦”,也稱“溫都斯坦”?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昂鄱妓固埂笔堑孛?/span>
,此地區(qū)制作玉器盤、碗
、盒,多將胎體磨得很薄
,乾隆見到后
,對這種工藝發(fā)生了興趣,稱此玉器“瑩薄如紙”
,
大約于乾隆16-24年間引入。
從此“痕”玉變?yōu)橹袊衿髌髅蟮囊环N常見風(fēng)格。其實在清以前也有薄胎作品,但在清代最多
,工藝技術(shù)吸收了“痕玉”的特點,才形成專稱
。
然而在今天,很多仿古玉器已經(jīng)消失,我們只能從一些精美的仿古玉器圖片來了解中國古代玉文化的寓意。
在首都博物館中收藏的“痕器”中,白玉蕃蓮佛像紋碗、白玉蕃蓮紋碗,均是造辦處仿制的“痕器”。白玉蕃蓮佛像紋碗,外壁琢兩組紋飾,一組為曲瓣蕃蓮紋,一組為蕃蓮紋圍繞的坐佛,碗足飾舒展的圓瓣形蕃蓮紋,玉色潤嫩,質(zhì)地細膩,器薄胎透,花葉布局疏密有致
痕器”主體圖案多為西蕃蓮、菊瓣紋,少乏創(chuàng)意和變格。其繁縟、細膩,迎合了乾隆盛世百工去樸尚華的風(fēng)氣。這一點
,也是玉雕創(chuàng)新之作的主流。
玉山子,是按玉料的形狀
、顏色、綹裂進行設(shè)計
,去除瑕疵
,掩其綹裂,順其色澤
,使料質(zhì)
、顏色、造型渾然一體
。玉山子在設(shè)計中隨料主意
,可粗工,可細工
,可浮雕
,可深雕,可山水
,可人物
,可樓臺殿閣、草屋石洞
,可牛馬動物
、翎毛花卉,可遠近景布局
,散點透視
,盡心安排,以取得材料
、立意
、工巧三方面的統(tǒng)一效果。玉山子必須象畫一樣
,可以和畫比美
,有詩情畫意的特點。

以藝術(shù)形式表現(xiàn)自然景物、人文景觀和歷史場景,取材廣泛
。山子因玉料體積重量不同,作品巨微不一
,大的山子可達數(shù)噸重
、一二米高,小的只寸許大小
。小品山子料精
,以白玉為多,細膩而精巧
,有沉靜
、典雅之書卷氣,可作案頭擺設(shè)
。
大型玉山子場面宏大,雕琢有花木、山水
、云石
、樓閣、人物等
,氣勢蔚為壯觀
。大型玉山子是在一定歷史、經(jīng)濟
、社會發(fā)展條件下出現(xiàn)的
,其制作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大型玉山子最能代表玉器的制作水平
。
而當(dāng)下我們很難見到這種大型玉山子,好在有精美玉山子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