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器工藝歷史非常悠久,8000年前遼河興隆洼文化、紅山文化、山東大汶口文化、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
玉器是工藝品,玉器雕刻不但要動手
,而且要動腦,在玉器工藝發(fā)展中
,產(chǎn)生了不同的時代特征
,它是人類智慧的體現(xiàn)。
但是精美玉器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見到的,很大一部分玉器我們只能從僅有的玉器圖片中來領(lǐng)略他的魅力
。

在清朝的乾隆皇帝嗜玉成癖,他在位
的60年間里,古玩玉器充斥著整個宮廷,其陳設(shè)、衣著
、用具
、供器及玩物無不用玉、寶石和金銀來制作或裝飾
。
鑒于乾隆對玉的喜愛,在清朝年間出現(xiàn)了一種名為“乾隆工”工藝,今天我們就來從精美玉器圖片中分析一下乾隆工的工藝特點吧!乾隆元年,宮中建如意館,它是以制作玉器為主的宮廷各行手工業(yè)作坊,乾隆親自監(jiān)制,今兒形成了聞名遐邇的乾隆工。宮廷玉器在玉山子,薄胎,嵌絲,仿古玉和金玉結(jié)合等類別上很有成就,其他諸如人物、動物
、插牌、煙壺
、首飾等造型工藝都在歷史上達到最高水平。所制作的玉器
,只要乾隆賞識的看中的
,不是題款就是賦詩。開辟了玉雕藝術(shù)光輝燦爛
、興旺發(fā)達的美好前景。

從精美玉器圖片來分析乾隆工的工藝特點
由于乾隆喜愛,此時期的玉器工藝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玉料。制作玉器一定要料好
。乾隆25年新疆開始貢玉
,每年春秋兩貢就達兩千公斤
。如遇特殊情況,還要派專差采用
。如乾隆41年,從新疆運大玉六塊
,計二萬余斤
。
其次是工好。把當時江南制玉好手調(diào)往宮中如意館,并要求宮廷畫家繪制圖樣,日夜趕制玉器
。因此
,此時玉器不但工好,而且還具有藝術(shù)性
。

最后就是拋光好。這個時候的拋光是非常講究的,從粗砂到細砂 ,再到用麥麩裝到布袋中用手一點點揉出來的
。這么做是非常費工夫的,但卻能把玉質(zhì)內(nèi)在的亮揉出來
,從而反應出玉質(zhì)的潤度。
乾隆時期玉器包羅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