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玉石的誕生需要億萬年,她是大地的舍利,需要人們好好善待和珍惜。自然中不乏大美而不琢的美玉,但更多的美玉需要玉雕師的雕琢后才會釋放美,并承載文化,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今天我們將要走進一位對翡翠原石用“情”至深的翡翠玉雕大師——沈杭俊。
就翡翠雕刻而言,一件作品的價值在于雕刻者所賦予內(nèi)涵或工藝,如果雕琢的價值不及材質(zhì)本身,那是對材料的褻瀆。行業(yè)中有“蘇工”之說法,其中一點就是對材料盡善盡美的雕琢,以至于花費數(shù)倍之精力在一塊小小的玉石上,翡翠玉雕大師沈杭俊就是典型的一位,他對翡翠原石可謂用“情”至深,在行業(yè)中也是極為少見的。
沈杭俊老師的作品都是高度復(fù)雜的立體獸面和圓雕的人物,雖然獸面作品非常多 沈老師說:“做壺功在壺外 沈老師談到材料難買,尤其是純凈的南紅牌料、玉化的松石還有白玉籽都很難尋,但作為手藝人在材料稀缺時期,更要珍惜每一塊材料,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雕琢。 雖好材料難找,但不難發(fā)現(xiàn),沈老師的作品每一件都是頂好的玉質(zhì),可見在選料上他是一個執(zhí)拗的人,寧缺毋濫。當時在他那里剛開了一塊近百萬的籽料原石,幾人合伙買來,切開后驚喜不大,聊天中沈老師淡然的笑了笑 在翡翠雕刻這個行業(yè) 名家簡介 沈杭俊 中國工藝品雕刻二級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