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以和田玉為主
,歷來千里挑一
,留存至今大部分在慱物館及少數(shù)藏家手里
。近些年來,古玉成為有一定實力收藏愛好者的追逐目標(biāo),古玉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nèi)涵,更成為收藏愛好者頻頻出手的動因。高古玉因久遠的年代、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更是受到國內(nèi)外收藏家的追捧,被收藏家們認(rèn)為是東方藝術(shù)品中的頂級奢侈品。以高古玉為例,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古代玉器掛件都有哪些魅力。
高古玉一般是指戰(zhàn)國和漢以前的玉器
,明以前的玉器稱為古玉,漢以前的玉器稱為高古玉。高古玉多為帝王皇家達官貴人用玉,從用料、制作工藝、文化氣息上有著厚重深奧的內(nèi)涵。除了欣賞古人的琢玉技藝、品味高古玉中神韻飛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以外,把玩一塊高古玉,就像品讀著年代久遠的歷史的傳奇,手中古玉演繹的人間故事隱約可觀
,古意融融
,人玉靈通
,把玩者的心境是不可以用語言表述的
。價值不菲的高古玉,琢制技藝十分精湛
,無論是淺浮雕、透雕
,還是陰線刻畫,均拙樸細精,其中的“漢八刀”和雙溝碾法(又稱“游絲毛雕”)目前更是難以模仿。
清末民初的古玉鑒藏家劉大同先生在《古玉辨》中這樣說過:“夫?qū)氂裰少F者
,晶瑩光潔,溫潤純厚,結(jié)陰陽二氣之精靈,受日月三光之陶熔。其色沁之妙,直同浮云遮日,舞鶴游天之奇致奇趣,令人不測:較之寶石,徒有光彩,而少神韻
,能奪人之目
,而不能動人之心者
,則遠勝十倍矣!”
古代玉器掛件之所以“能動人之心”
,就是因為它在地下沉睡幾百年
、幾千年之后,會因為受地下各種化學(xué)物質(zhì)的影響
,從而產(chǎn)生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色彩
、質(zhì)地的變化。這種變化古人稱之為“沁色”
。有人說,高古玉最美就在沁色
。高古玉沁色種類凡多
,有紅沁
、朱砂沁
、土沁
、水沁
、金屬沁
、水銀沁等
。所呈現(xiàn)的色彩主要有紅色
、黃色
、黑色、白色
、綠色、紫色
、藍色及過渡色
。沁色,讓高古玉變得千姿百態(tài)
,賦予了古玉新的生命
,讓歷史變得更神秘也更清晰
。
漢代玉器在拍賣會中
,普通品質(zhì)的玉器拍賣價格都在萬元以上
,中檔品在10萬元以上,精品的價格在幾百萬元
。在倫敦佳士得2009年秋拍中
,一件中國西漢時期的黃玉帶鉤,拍前估價為10萬至15萬英鎊
,而經(jīng)過現(xiàn)場競拍者激烈競爭,最終的成交價達到了82.525萬英鎊
,創(chuàng)下了漢代玉器拍賣的最高紀(jì)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