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珠寶的歷史文化 翡翠鳳鳥
綜觀西周前的歷史文化,許多地區(qū)都不乏有鳳鳥的身影
。如河姆渡文化
、紅山文化、良渚文化
、龍山文化
,以及商周文化中都可以覓見。傳說中
,楚人的祖先祝融是一只鳳鳥
,而秦人的祖先大業(yè)則是“玄鳴隕卵”,其母吞之所生
。大業(yè)的后代
,相傳也多是鳥身人言的神靈。玉鳳的出現(xiàn)
,雖然從出土文物上看
,上可鑒牛河梁遺址出土的大尾玉鳥。其實早在距今
7000年前的河姆渡的象牙雕刻“雙鳳朝陽圖”和骨雕“雙鳳負(fù)日圖”上 ,就有了它的身影
。牛河梁遺址出土的大尾玉鳥是枕于墓主頭部。由此可見玉鳥具有特殊高貴的社會特定屬性
。一些專家結(jié)合紅山
C玉龍的文化現(xiàn)象 ,認(rèn)為大尾玉鳥就是鳳的原型,并且進(jìn)一步推測這就是龍鳳文化之肇始
。

商以前的鳳鳥多以單體形象表現(xiàn) ,應(yīng)該是鳳鳥氏部落的符號
,并具有某種特殊意義。如鳳鳥氏為歷正(掌管歷法的官)
;玄鳥氏,
司分;青鳥氏,司啟
;丹鳥氏,司閉等等
,眾鳥部落蓋以職事為氏而命名
。即使后來的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鳳形象、風(fēng)格與新石器晚期石家河文化的玉鳳基本相近
,明顯受其文化琢玉工藝的影響
。石家河文化遺址出土的玉鳳,頭飾高冠
,曲頸
、挺胸、展翅身軀彎曲
,首尾相連成環(huán)形
,鳳喙尖長,圓眼
,身上裝飾著豐滿的羽毛
,翅上雕三條等距離長勾線條,長尾羽有分有合
,內(nèi)卷至首
,整體光滑圓潤,生動自然
,別具一格
。比牛河梁遺址出土的大尾玉鳥更加夸張而寫實,與龍山文化玉鳥有一定的紋飾傳承關(guān)系
。
我國的象形文字的先河 ,是一種更具體更原始的圖畫符號。象形文所描摹的是自然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