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是一種高檔的玉石,因其質(zhì)地較硬
,雕琢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中國傳世翡翠制品不多
,說起翡翠的傳世之作
,大家可能就會想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那顆翠玉白菜,這顆白菜可謂無人不知
,無人不曉
,更因為故宮元老那志良的贊賞,而聲名大振
。近有不少大陸人去臺灣
,專門就是想看看這顆“白菜”。
白菜因其“百財”的美好寓意
,象征財源廣進
,為官民所喜歡。除了“發(fā)財菜”這個寓意外
,白菜也代表著平安與健康
,自古民間就有“白菜豆腐保平安”一說。另外
,還有“清清白白”的意思
,為人堂堂正正的意思。
自然
,用價格不菲的翡翠精雕出來的“白菜”
,身份不是一般的尊貴。收藏者有它
,表示淡泊名利
,透露高雅氣節(jié),所以
,翡翠白菜都是無價之寶
,歷來為收藏界看重。為了滿足藏友興趣
,臺北故宮博物館許多自制的紀念品
,都是以翠玉白菜為主題的,十分好銷
。
其實
,中國現(xiàn)存的翡翠白菜制品并不僅僅只有這一件,僅臺北故宮博物館里就有3顆,大陸北京博物館藏有1顆,天津博物館也有1顆。如果再算上當年孫殿英炸開乾隆慈禧陵墓搜括陪葬寶物時,奪走了慈禧最愛、目前下落不明的2顆翠玉白菜,目前在世界上至少就有七顆“國寶級”的翡翠白菜。
這里先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翡翠白菜
。在傳世的翡翠白菜中
,臺北故宮博物館那顆“鎮(zhèn)館之寶”的翡翠白菜最為有名了。它高18.7厘米,寬9.1厘米,厚度達到5.07厘米,遠遠看來,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是百分之百。臺北故宮的翡翠,一尊貴在原料
,是一整塊半白半綠的翠玉,二尊重在雕工,創(chuàng)意令人叫絕。不得不佩服工匠的高超技藝
,利用玉料翡翠原料上天然顏色變化,琢碾出一棵一顆生動寫實
、十分逼真的白菜
。菜葉生動自然,葉脈分明
,鮮活欲滴
,濃綠之間還停留了兩只螽斯蟲(蟈蟈),它們正低著頭
,專注地嚼著菜葉
。
整件作品可以說是巧奪天工,親切的題材
、潔白的菜身
、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
,還有那兩只可愛的蟈蟈,蟈蟈善于鳴叫,繁殖能力強,因此寓意多子多孫。上升到國家層面,則更有希望國家富足的意思,蟈蟈與“國”諧音,是對祖國的美好祝愿。
,因其質(zhì)地較硬,雕琢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中國傳世翡翠制品不多,說起翡翠的傳世之作,大家可能就會想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那顆翠玉白菜,這顆白菜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更因為故宮元老那志良的贊賞,而聲名大振。近有不少大陸人去臺灣,專門就是想看看這顆“白菜”。" alt="翡翠是一種高檔的玉石,因其質(zhì)地較硬,雕琢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中國傳世翡翠制品不多,說起翡翠的傳世之作,大家可能就會想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那顆翠玉白菜,這顆白菜可謂無人不知臺北故宮這顆“白菜”,據(jù)說原來擺放在光緒帝妃嬪瑾妃所居住故宮永和宮內(nèi)
,是瑾妃的嫁妝。有學人推測,此器作為陪嫁物,象征新娘的純潔;上面的昆蟲則象征多產(chǎn),祈愿新婦子孫眾多——父親選此給女兒做嫁妝,寓意頗深。,無人不曉
,更因為故宮元老那志良的贊賞,而聲名大振
。近有不少大陸人去臺灣
,專門就是想看看這顆“白菜”。" width="500" height="500"/>
關于翡翠白菜做嫁妝
,還有這么一個傳說:當時瑾妃和珍妃兩姐妹同選為光緒的妃子,其父為姐妹倆各準備了豐厚的嫁妝。因為謹妃愛財,父親給她的嫁妝都是金銀財寶,珍妃愛書,陪嫁都是書籍,父親就把無價之寶“翡翠白菜”給了珍妃。謹妃得知后大吵大鬧,溫柔的珍妃為了平息姐姐的怒氣,就把翡翠白菜讓給了謹妃。
雖然謹妃有天價陪嫁寶物
,但光緒皇帝喜歡的還是珍妃。當然,真實的珍妃也比謹妃漂亮,容貌端莊美麗,而且知書達理。瑾妃不但肥胖而且脾氣極壞,長相比珍妃差遠了,所以珍妃受寵并非無緣無故的。不過非常遺憾的是
,故宮這件國寶出現(xiàn)了硬傷——白菜葉上的一只蟈蟈的左須缺了一小截。據(jù)2003年臺灣媒體報道
,翠玉白菜受損很可能發(fā)生在它被弄到高雄展出期間,由于保管不善造成的,此報道一現(xiàn),立即引起軒然大波,時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曼麗只好回應外界關切,表示院內(nèi)資料顯示,螽斯蟲的須早就斷了,與南下高雄展覽無關。臺北故宮博物院玉器處長嵇若昕以1966年及1995年所拍攝的“翠玉白菜”照片證明
,這是翠玉白菜在清宮時就有的“舊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