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翡翠和玉石收藏的人們,一定不會對白菜擺件感到陌生。將翡翠等玉石雕刻成白菜形狀,并不是現(xiàn)代人發(fā)明的專利
,一顆
翡翠白菜,有著非常濃厚的歷史傳統(tǒng)
,也有著非常多的文化底蘊
。大多數(shù)人可能和我一樣
,在剛接觸翡翠行業(yè)的時候,往往會對博物館里展出的白菜擺件感到非常好奇
,一是震撼于它的做工精巧
,二是許多人都會提出的一個疑問:白菜在中國只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蔬菜
,為什么要把翡翠雕刻成白菜一樣的形狀呢
?

其實,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
,不光是白菜,許多我們?nèi)粘K姷氖卟耍缒瞎稀?a href="http://www.ptmywl.com/qbcms/list_28.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 style="color: rgb(51, 51, 51); text-decoration-line: none; outline: none;">葫蘆
、黃瓜等
,都可以成為翡翠雕刻的造型
。但在這之中
,白菜是最為受人歡迎
,身價也遠(yuǎn)遠(yuǎn)高出其它蔬菜造型的。這其中的原因
,目前普遍接受的一個觀點,認(rèn)為是白菜的發(fā)音所致
,白菜諧音“百財”
,因此白菜擺件有了招財進(jìn)寶的含義
,無外乎身價得以提高了!
白菜擺件除了寓意好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它有著非比尋常的歷史遭遇,有著一段非常傳奇的故事
。在清朝的時候,由于玉石工藝的改進(jìn)
,以及皇帝對于翡翠的非比尋常的熱愛和推崇,翡翠從之前的一顆默默無聞的石頭
,瞬間“飛黃騰達(dá)”,坐穩(wěn)了國內(nèi)玉石市場的頭把交椅
。在清末光緒時期
,上至皇族
,下到平民,無一不對翡翠推崇備至
,1888年,光緒納戶部右侍郎之女為妃
,這就是后來的瑾妃
,瑾妃進(jìn)宮時
,她所珍藏的一顆
翡翠白菜也成為了嫁妝
,被送進(jìn)了宮中
。

清朝滅亡以后 ,這顆
翡翠白菜經(jīng)歷戰(zhàn)火洗劫
,下落不明
。幸運的是,它后來被人重新發(fā)現(xiàn)
,送給了宋美齡
,宋美齡后來又把它捐贈給了臺北故宮博物院
。到了今天
,三顆
翡翠白菜擺件依然陳列于臺北故宮
,成為了鎮(zhèn)館之寶
。白菜擺件能得到如此崇高的地位,和它的工藝水平是密不可分的
。雕刻一件白菜擺件,難度可以說是非常艱巨
,它需要將每一顆
葉子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因此
,目前市場上的一顆非常普通的白菜擺件,價格也有20000元左右
。
本文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