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素有“玉種藍田”之美稱,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的藍田玉。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多贊譽,但是到了今天 ,在其他玉石競相斗艷的情況下
,卻陷入了一種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尷尬處境。
“頭上藍田玉
,耳后大秦珠”遙想當年的藍田玉,可是古代美人的標準配置,這是何等的尊貴。不僅如此,王公貴族的冠冕、朝服、刀劍、鞘柄等都可見藍田玉的存在。一代帝王李隆基送給楊玉環(huán)的定情信物也是藍田玉,楊玉環(huán)的日常首飾也是藍田玉的居多,這一切的一切都可見藍田玉在古代是何等的殊榮。乃至今天
,玉石市場上已少有藍田玉的身影。即使有,也只有十幾元的市價。人們將它認為是價格低賤、毫無投資收藏價值的典型代表,甚至來說,人們漸漸遺忘了它。那作為中國四大名玉的藍田玉器為什么市場上很少見了
?首先,就是藍田玉產(chǎn)量豐富
,因為藍田玉的資源十分豐富,僅僅藍田縣的資源就有一千萬平方米,甚至更多。正因為儲量驚人,價格自然也相對較低。
其次,市場沒有節(jié)制
,人們的心思也不在工藝上
。更多的只是一味地去開采和挖掘
,批量生產(chǎn)
,生生地將藍田玉的定位貶低,將玉石賤賣成了石頭
。時間長了,就導致了藍田玉今天尷尬的處境
。
再次
,藍田玉雕工落后。本來就缺乏關注的藍田玉
,再加上沒有出色的玉雕師對藍田玉進行創(chuàng)作,玉雕工藝落后以后
,整體雕刻工藝也不上檔次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沒有美感,人的興趣自然就缺失了。
這一些列的原因造成了今天和田玉尷尬的處境
,由此引發(fā)我們深思,同樣是歷史悠久,僅一字之差,為什么和田玉會如此不同呢?大概是因為和田玉本身的玉質非常出眾吧,以及資源的不可再生性,讓人們無時不關心它會消亡。僅僅如此是遠遠不夠的
,最重要的是它體現(xiàn)了中國的君子之風和堅韌精神,溫潤的品質都象征著中國人的溫和,含蓄和內斂性格。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