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玉器
,自新石時代始
,至今有近萬年的歷史。中國古玉器的收藏
,大概從它的出現(xiàn)始就同時出現(xiàn)了
。玉器作為收藏品的文字記述,最晚在商代已開始在《越絕書》述及周武王伐紂時
,就曾提到俘獲商王朝的玉器數(shù)以萬計
。這些玉器顯然是當(dāng)時國家王族收藏品。以此得知
,商代始就有國家級的玉器收藏
。此后,歷代帝王
,貴族王侯,均有玉器收藏。據(jù)文字記載,明代民間已出現(xiàn)有私藏玉器者,有的藏器還十分豐富,及至清中期,民間收藏更為盛行。有的收藏家,如清中期的吳大澂等人,還在個人收藏的基礎(chǔ)上,對藏玉進(jìn)行研究和著書立說,其著《古玉圖考》至今仍流傳在世。與此同時,帝宮,官僚士大夫藏玉之風(fēng)仍有增無減。
玉器的品種
、用途及歷史(1)具有工具性質(zhì)類玉器
此類玉器主要品種有玉錐形器
、玉針、玉鑿、玉斧、玉鏟、玉 、玉紡輪、玉鐮、玉割刀、玉小刀等。它們多見于新石器時代,商墓偶有發(fā)現(xiàn),西周始漸消失。(2)玉武器及與武器有關(guān)系的玉器
這類器物,常見的有玉簇
、玉矛、玉韘(清代又名扳指)、玉刀劍柄 、玉具劍飾物(包括玉劍首
、劍 、劍璲、劍 )。其中前兩種,主要見于新石器時代至商代,大都作實戰(zhàn)用品;玉韘始見于商,是拉弓射箭時套在手指防勒傷手指用的,玉韘至戰(zhàn)國仍有,但后來的作品似非實用,漢代則演變?yōu)殡u心佩,并純作佩玩用。玉韘發(fā)展至清代,復(fù)又作實用品,且有大批制作,并兼有禮品作用,以示崇武尚武。玉劍具飾物,主要出現(xiàn)在春秋至兩漢,其形式基本相同,在創(chuàng)上結(jié)級時均有固定的部位。
(3)仿武器式儀仗器
此類玉器皆有穿孔和刃
,形似武器,有玉刀、玉戈、玉鉞、玉戚,使用時,用繩索捆扎在木柄上,供王侯貴族舉行重要活動時作儀仗用。亦可作貢品和禮品用。玉儀仗器主要出現(xiàn)在新石器晚期至商代,西周較少,且走向小型化,似失去儀仗用意義。(4)玉禮器
通常所稱的玉禮器有6種
,即玉壁、琮、圭
、璋、璜
、琥
。這6種禮器,有的古書又稱“六瑞”和“六器”。玉壁呈扁圓形
,中心有一圓孔
。與此器近似的還有玉瑗、玉環(huán)
。三者中名稱由中心的圓孔大小決定
,大孔者名瑗,小孔者名壁
,孔徑與玉質(zhì)部分邊寬相等者為環(huán)
。玉壁、瑗
、環(huán),皆始自新石器時代,后延續(xù)不斷,直至今。玉琮的整體特征是外方、內(nèi)圓。有的玉琮還在體外周飾有各種紋圖。玉琮亦始見于新石器時期。此后的商代至戰(zhàn)國還有所見,漢以后消失,宋始則為仿古或偽作品。玉圭體扁平,上尖下方,始自西周,后歷代均有。古稱“半圭曰璋”,故玉璋是圭從尖頂至底中央對剖后的一半形,其起始年代與玉圭同。玉璜呈半壁
、半瑗或半環(huán)形,兩端或中央有穿孔可供系佩用
,玉璜始見于新石器中期
,為六器中最早出現(xiàn)者之一,后亦歷經(jīng)不衰
,延續(xù)至今
。玉琥一般呈虎形或變形的虎形,亦可為佩
,始于商
,迄于漢
。上述6器主要作祭禮天地四方用,亦代表不同方位
,后又延伸為代表不同等級的禮器和玩佩
。
(5)玉佩飾
從廣義上說,玉器中凡有穿孔者
,皆可作佩飾用
。因此,前述各類器中
,有的就兼有佩飾的作用
,或其后期演變?yōu)榕屣棥_@里所稱的佩飾
,主要是指專供人身上佩掛結(jié)綴的用器
。它們中有的作頭飾、手飾
、項飾
、胸飾,有的則為服飾之一種
。頭部的飾物有玉笄
、玉玦、玉耳墜等
;手飾中有玉鐲
、玉戒指等;項飾中有玉串飾
、玉項鏈
、玉蕾、玉銷
、玉系壁
、王朝珠等;玉胸佩有成組佩玉及其他可作胸佩的玉雞心佩
、玉舞人佩
、玉翁仲、玉剛卯
、玉嚴(yán)卯等玉器。服飾中最多和常見的有玉帶飾
、玉帶扣
、玉帶鉤、玉紐扣
、玉帽飾等
。上述玉佩中,除玉帶始于唐迄于明代,玉帶扣始于宋朝
,其他各類有的自古迄今都有
,有的是特定時期的產(chǎn)物,如玉成組佩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最興盛
、且有一定的格式和名稱,佩在胸腹間
。其他如玉翁仲
、玉舞人佩(較簡樸的一種)、玉雙卯(剛卯
、嚴(yán)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