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公盤是什么意思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歷年的緬甸翡翠公盤情況怎樣? 自1964年緬甸政府舉辦了第一屆交易會,到現(xiàn)在已經歷了44年并成功舉辦了45屆交易會。第一屆交易會,成交額僅為幾十萬美元。70、80年代在緬甸政府的推廣下交易會的規(guī)模逐漸擴大。90年代增加了中期拍賣,一年舉辦兩次公盤拍賣。2000年左右交易會發(fā)展得已經極具規(guī)模了,2005年的交易量也有了很大突破。2005年,緬甸政府分別在3月、6月、8月、10月、12月舉辦5次公盤,展品2140組,成交額3000多萬歐元。其中單價最高的一組原料重183公斤,底價98萬歐元,成交價6,411,111歐元 2006年是緬甸公盤交易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年起,緬甸政府認識到“玉石之王”翡翠正在全世界特別是中國等亞洲國家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購買熱潮。他們對翡翠交易的重視也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政府一方面積極推廣宣傳公盤交易,另一方面嚴厲打擊各種渠道的玉石走私活動,并收到良好的成效。2006年,共舉辦5次公盤,展品7740組,各方客商涌入交易會現(xiàn)場,成交額3億多歐元(約30億港幣),成交總量達1.2萬余噸。成交額和數量比40多年的總和還多。緬甸政府2006年獲得的稅收收入亦超過了過去40多年的總和。06年也正是翡翠成品市場價格飚升最快的一年,這跟緬甸政府的新舉措有著緊密的關系。2007年也舉辦了5次拍賣會,規(guī)模超過06年。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緬甸公盤交易至今已有45年歷史了,其發(fā)展史可以說是翡翠市場發(fā)展的縮影。公盤交易情況直接影響到翡翠成品市場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