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從16世紀傳入中國后,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演變,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翡翠文化相互滲透融合,使得傳統(tǒng)文化在翡翠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中國是個賞玉、佩玉、愛玉的民族。翡翠出藤沖,騰沖乃翡翠文化發(fā)祥之地。在騰沖流傳著很多關(guān)于當時翡翠玉商發(fā)家致富的故事,其中一些對研究翡翠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那么,在云南的騰沖流傳哪些關(guān)于翡翠玉商發(fā)家致富的傳奇故事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些故事呢
?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在云南的騰沖流傳哪些關(guān)于翡翠玉商發(fā)家致富的傳奇故事吧。
段家玉——段家玉主人段盛才,騰沖綺羅人。年輕時赴緬
,在野人山為克欽山官當傭工
,被山官收為義子?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丶抑畷r
,山官將大門前墊腳的上馬石送給他作紀念?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仳v沖后
,段盛才把石頭放在馬廄里,沒有管
。后來有一天
,馬蹄把石頭踢開了一個口,露出了晶瑩的玉肉
,段盛才意識到這不是普通的石頭
。于是他把石頭抬到作坊解剖,原來是水色出眾帶草花的上好翡翠
。段盛才把這塊翡翠做成很多只手鐲
,質(zhì)地猶如清澈透明的河水里有綠色水草飄動。當時每對手鐲售價1000-3000銀元
,商家富戶爭相購買
。“段家玉”從此聲名鵲起
。

振坤玉——振坤玉主人王振坤,盈江太平街人。1910年王振坤在勐拱挖到一巨玉,切為辦公桌面大的八大片,為水色俱佳的高檔翠玉。據(jù)騰沖玉石家龔子俊評鑒,此玉石是一百多年來出現(xiàn)在市場是最上乘的翡翠之一。王振坤將其中的一片制成的手鐲,風行市場,為上流社會炫耀富貴身價的飾物
。其余七片于解放后輾轉(zhuǎn)到廣州,正要以高價外售時
,被周恩來總理知道制止
,并囑咐留作國寶,現(xiàn)存北京
。
官四玉——官四玉主人上官占吉,因排行第四,故名“官四”
,騰沖縣城人氏
。官四17歲時就赴緬挖玉,在廠口奔波了50多年
,到70多歲仍然沒有什么收獲
,內(nèi)心無比凄涼的他開始懷念家鄉(xiāng)。正當他準備收拾打點回到鄉(xiāng)下時
,無意中撒了一泡尿
,沖開浮土,頓時一道綠光射眼
。管四看到那種一輩子夢寐以求的綠色
,立馬挖出這塊通體泛綠的石頭。之后他將此石運回騰沖
,全城轟動
。此石整體艷夾淡水綠、種老
,為上乘稀世之寶
。加工為手鐲,為外銷之極品
。官四老年苦盡甘來
,一夜暴富,人們便在他的俗名之后加了個“爺”字
,尊稱為“官四爺”
。
馬家玉——馬家玉主人馬步云,騰沖城一保街人。13歲割馬草養(yǎng)家糊口。后隨馬幫走緬甸闖蕩,創(chuàng)辦“云興祥”商號。十年奮斗
,家大業(yè)成。1941年
,馬步云在帕崗以10萬盧比購得4500公斤大玉一塊
,以四頭大象運至勐拱后解為6塊。水色俱佳
,糯化底
,秧草綠,轟動全緬
。其中一塊質(zhì)地最上乘的運回騰沖寄于瓦城尹其順家
,其余5塊的由同伙帶到香港出售
,后因戰(zhàn)爭而遺失。騰沖僅存的1塊由尹其順深埋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