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焗色就是對翡翠的樣品進行加熱,使灰黃、褐黃等顏色的翡翠改變成橙紅到褐紅色的工藝,是一種翡翠加熱處理方式。那么,翡翠焗色的步驟和原理分別是什么?焗色翡翠與天然紅色翡翠有何區(qū)別呢?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1.翡翠焗色的步驟
首先要挑選黃色、褐色等顏色的翡翠作原料,并按大小分成幾組,也可以切磨成所需的玉件,然后用稀酸清洗,徹底清除表面的污物和油跡等。
加熱是焗色的關(guān)鍵步驟。把清洗好的翡翠樣品放在預(yù)先準(zhǔn)備好并鋪有干凈細砂的鐵板上,再將鐵板置于火爐上,也可以用高溫的烤箱,緩慢加熱,以保證樣品均勻加熱,加熱的溫度不可太高,一般200℃左右為宜,一邊加熱一邊觀察翡翠顏色的變化,當(dāng)樣品的顏色變成豬肝色時,就停止加熱,并緩緩冷卻 為了獲得鮮艷的紅色,最后還可把已加熱變紅的翡翠浸泡在漂白水中數(shù)小時,使之氧化更為充分。 2. 翡翠焗色的原理 黃色、褐色的翡翠顏色是由于充填在間隙中的次生的含水氧化物褐鐵礦(氏2O3?nH2O)造成的,通過加熱可使含水的褐鐵礦脫水,形成紅色的赤鐵礦(Fe203)。天然的紅色翡翠也是由赤鐵礦造成的,與焗色形成的過程一樣,只不過在自然條件下,褐鐵礦的脫水過程非常緩慢。由于焗色過程中沒有人為地添加染色劑,焗色形成的紅色翡翠與天然紅色翡翠的呈色機制一樣,所以焗色被看成是一種可以接受的加工過程,屬于優(yōu)化方法。 3.焗色翡翠與天然紅色翡翠有何區(qū)別 天然與焗色的紅翡翠的鑒別比較困難。一般地說,天然的紅色翡翠的透明度比焗色的更好,天然紅色翡翠的赤鐵礦有平行定向排列的趨向,即所謂“色根”有平行排列的現(xiàn)象,炯色紅翡的“色根”常無定向性,雜亂無章或者呈放射狀。除非透明度相差很大,不然天然和焗色紅翡的價格差不多,為中低檔翡翠。但是,顏色鮮紅、透明度較好、質(zhì)地也較好的天然紅翡很稀缺,也能賣出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