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外行看色,內(nèi)行看種”
。到底什么是翡翠的“種”呢?是有色無種的翡翠好
?還是有種無色的翡翠好呢
?“種”指質地
,以顆粒的粗細程度為標準進行評價,指的是結晶顆料的粗細大小
。它涉及特定翡翠類飾品在美麗特性(光澤)
,耐久特性(硬度
,韌性)
,稀少特性方面的特定表現(xiàn)。不過
,翡翠的種份用詞非常多
,沒有確切固定的分類
,多是行家里手習慣用的形容性詞匯
,隨著個人喜好的各異
,或多或少會有偏差出入。一般來說
,結晶顆粒越小
,質地細密,代表著種越老;反之
,結晶顆粒越大
,種越差。
有色無種的翡翠好?還是有種無色的翡翠好呢?種好的翡翠,顆粒不但要細而且要均勻 ,粒徑均勻
,不能有大有小,這樣當光線照射進翡翠
,吸收少反射多就會讓翡翠更加光澤
,就像鉆石之所以會如此的燦爛
,就是因為它的顆粒非常非常的細
,翡翠的顆粒越細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種越老
。翡翠的種的好壞最直接影響的就是翡翠的細膩程度和透明度。礦物的粗細程度直接影響到翡翠的透明度和打磨光潔程度
。目前還有一種粗略的分法,為玻璃種
、冰種、油種
、豆種、花青種
、白地青種
、干白種等
。
最好的種份,就是“玻璃種”,完全見不到結晶顆粒,像非晶質體的玻璃,全透明,翡翠內(nèi)部有活光。不過玻璃種多是無色,即便是較淺的綠色都不多見,如果是濃艷綠色的玻璃種則少之又少,往往能達到“天價”。“冰種”,則基本上見不到結晶顆料,半透明,也沒有活光。
有色無種的翡翠好?還是有種無色的翡翠好呢?有些翡翠的顏色雖然鮮艷好看,但透明度差
,這種翡翠就被稱為有色無種
,價值就不會很高。因為透明度差
,當光線射在它表面時不能透入
,只能從表面反射出來,它的綠色也不能透過光線放散出來
,使人感到這翡翠的顏色很死板
。好的翡翠必須是色種兼優(yōu)
。因此在民間
,“種”
、“水”常常不分家
,“水頭”也是行業(yè)里翡翠質地的常見說法之一
,因為種和水頭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
。一般來說
,翡翠的種好
,則翡翠的水頭也好
,但二者不是絕對關系。
比如,有些翡翠的種雖然很好,翡翠內(nèi)部晶體顆粒很細,但翡翠內(nèi)部晶體與晶體之間結合不好,晶體與晶體之間膠結不緊密
,影響光的透射
,所以整個翡翠的透光性會差些,翡翠的水頭就不好
。反之也有種差的翡翠,晶體顆粒雖然粗大
,但翡翠內(nèi)部晶體之間結合度好
,致密度高
,有利于光的透射
,所以翡翠的透光性好
,水頭也會好
。當然目前所說的種差
、種好都是一個相對的說法,種的好壞只是翡翠價值其中的一個評判標準
,種好種差會對翡翠造成價值上的巨大差距,但是這樣的差距并不是絕對的
。
本文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