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翡翠雕刻設計的微妙技巧
任何一塊完整的翡翠 ,都有一定的線條和外形的自然美,這是翡翠塊體的本質(zhì)表現(xiàn)
。這種表現(xiàn)距離人的感情和追求
,欲望與理想,常常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人們希望把自己的精神溶入到翡翠里面去
,這便需要改變塊體的自然形象,以獨到的設計發(fā)揮原石線條的深淺
、粗細
、繁簡曲直等的生象,以達到展現(xiàn)出微妙的視覺效果
,動與靜的韻味
,給人有明顯的空間、時間及活力的感受
,使其具有美和強烈的生命力
。
這就是從古至今的設計準則和動力,也是通過美的設計與制作 ,才創(chuàng)造了數(shù)千年的玉石文化
,使人們得到玉石美的享受和滿足。無論是古代或當今的優(yōu)秀設計者
,他們總是經(jīng)過對事物的深刻理解
,進行細微的觀察,從中進行提煉
,采用夸張或本質(zhì)性的創(chuàng)作手法,刻畫出抽象或具象的藝術形象
。通過技工精湛的手藝
,以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賢熟的技巧,細膩流暢
,繁簡得當
,錯落有致的工藝手段,制作出一件玉器,一個指環(huán)
,一只玉鳥一個人物
,一件器皿,一件山子
。有的是自然的象征
,有的是自然的再現(xiàn),表現(xiàn)的都是人的精神
,人的意念
,人的靈感,人的真善美
。按照構(gòu)思的故事
,充分利用塊體的自然形狀,把腹稿設計中的人物
、山水
、鳥獸、魚蟲
、戰(zhàn)爭場面
、集市場面,群體場面等等
,作出分布和繪制
,并順其俏色的利用作為拔高主題,豐富主題.深化主題的精彩設計
,如俏色紅
,可成為火或者鮮血.灰黑色可成為烏云或煙霧等等,形成生動逼真的具體形象
。
設計的主要思路有兩條 ,一是量料取材;二是依材施藝.一般地說
,翡翠制品是不允許有綿柳和雜質(zhì)出現(xiàn)的
,有贓點或綹裂既不美觀又沒有較高的價值。所以在設計時必須考慮挖贓去綹
,遮藏是雕刻中的一種成功的手法
,也是一種專門的學問。如何充分發(fā)揮遮藏的技能
,完全靠設計者和琢磨者的功底與智慧
,并非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設計中的小料做大和寧小莫大的兩種對立要求 ,是設計者必須全面思考的重要問題
。小料做大
,通常可以把扣鏈拉長或者是多做幾條扣鏈
,有的則是利用塊體輪廓的最高點
,多設計一些物體,顯得物擠物
、物疊物.產(chǎn)生看似比原石大得多的一種錯覺
。但這樣設計必須符合主題思想,而不是隨心所欲
。寧小莫大
,指的是全力保留毫無一點瑕疵的肉頭,不需要遮藏
,只能從小處做
,不能求大求全,如做人物面部
、胸部.特別是薄胎類的器皿(碗)是不能有絲毫“毛病”的
,這樣只能寧小勿大了。
有時候,在塊體上做同樣多的拉大處理,有的會顯得雜亂粗俗,極不適宜;有的卻顯得恰到好處,反襯出新穎獨到的創(chuàng)新。這里的原則只有一個是遵循章法,章法是藝術的基本原則無論何種造型圖案必須有主有次,疏密得當,有透有活,有補有動,有了形似還要有神似。
要求塊體的底章細膩,若綠色的色級較高,主要考慮應做首飾,其次考慮制作器皿和擺件,再次考慮制作人物或鳥獸。若較大塊體者.就應考慮制作山子。設計時,千萬不能依靠塊體原生形狀就設計制作成“品如料貌”,而是要“破形”,改變原有的面貌
,盡力求取造型的藝術效果
,其基本原則是量形—破形一成形(新的藝術形象)。
構(gòu)思:構(gòu)思是設計者的知識、追求、理想、觀念等的具體體現(xiàn),而對不同的塊體可以引發(fā)出不同概念的構(gòu)思。設計者的心中,積累籽許多素材,有成功與失敗的經(jīng)驗,有審美情趣,有許多想說而說不出口的精神意識,他一直處于不斷思索和篩選的思想活動中。當遇到一塊合適的塊體時,塊體的生形或顏色觸動了他,使他頓生靈感,欲罷而不能,自動進人構(gòu)思過程。如中國當代玉雕大師呂輥先生設計的“蓬萊仙境”.便是設計者思想水平與翡翠塊體巧妙結(jié)合的最佳典范。
“蓮萊仙境”的原石是紫春帶綠彩的老種石,重約550多公斤,紫色濃艷,綠色純正,雖稍欠水頭,已是十分難得的珍貴品種。呂大師不局俗套.立意創(chuàng)新,以“春來秋去恨見晚,愿留珍寶后世人”的高深思路.把誰也說不清楚的“蓬萊仙境”,活脫脫在縮影在73 x 78 x 48cm的翡翠塊體上。正如欒秉撇先生描寫的:“函光紫氣.云成出海,天賞地就之精髓,一眼就望見翠綠色的仙桃,罩落仙山,蒼翠欲滴,在有松連林和一碧萬傾而下的琉璃世界中,迎來群仙祝壽取桃.若隱若現(xiàn)的亭臺樓閣
、海市蜃樓遙相映暉
,搞不清哪路仙人是這里的主人。高巖深谷里的小鹿為什么驚喜雀躍
,奔跑相告
?這里將要發(fā)生一些什么驚天動地之事
?然而,有一點是相當清楚的
,那就是在仙桃尚未成熟之前
,八仙、麻姑
、劉海等
20多位仙人,過海駕云,都不約而同和搶先來到蓬萊仙境
。層巒疊嶂
,茂林清泉的后山山洞里,太上老君已經(jīng)預測到群仙早來的行蹤.然而為什么他不出洞泥
?……
。仙境的確不同于凡世,天機莫測
,誰能悟出其中緣由.誰就是先覺先知的神仙.這件稀世珍品或傳世之寶
,主題思想喻意很深。鑒賞此器
,雖然有賞不盡的詩情畫意
,猜不透的無窮虛幻,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破妙機
。
‘蓬萊仙境’給你最好的機遇是:不到仙山山已在.難尋神仙仙自來。
這就是呂大師“潛心默察.苦思冥想,徹夜難眠,在借鑒國寶翡翠‘岱岳奇觀’和翡翠‘洞天福地’等大型翡翠玉器各種表現(xiàn)風格的基礎上,終于構(gòu)思并設計出‘蓬萊仙境’這一美妙的題材。題材不僅妙在‘仙境’的內(nèi)涵無限廣闊,而且也妙在將山水、人物、花卉、鳥獸等巧妙和諧地揉為一體
,使仙境有動有靜,深奧難測.妙不可言”
,“蓬萊仙境”氣勢宏大
,構(gòu)思完整,充分發(fā)揮出呂大師及全體技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
粗繪:主要是用什么樣的題裁表現(xiàn)什么樣的主題,在塊體上作恰到好處的描繪,把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腹稿大概地表現(xiàn)在塊體上
,看其布局是否合理
,選材是否恰當
,并反復進行修改.如設計人物,可以先不必畫出他的眼
、嘴
、鼻、發(fā)等細微處
,只需畫出人物的形態(tài)輪廓.頭腳、身子的基本姿態(tài)
,并從不同角度審視比例和動作的一般性及特殊性
,在需要凸凹的部位標上專用符號或保留符號,把基本形象確定后交技工切割粗磨
。
細繪:在已具初型的塊體上,可適當作些小改動,進行細致真實地描繪出具體的部位
,如手指甲
、衣服褶皺、飄帶
、裝飾等
,最重要的是開面,一定要把眼睛
、眉毛
、耳朵、嘴唇等繪出活生生的形象來
。細繪一定要做到構(gòu)圖繁而不亂
,層次分明。人物與景色
,明暗要有強烈的對比
,錯落有致,疏密相間
,互為烘托
。
俏色:俏色的利用,是雕刻設計的中心.塊體上能夠利用的俏色必須艷麗突出 ,有吸引力
,方可依據(jù)這個俏色進行構(gòu)思。若塊體沒有俏色
,可以利用水皮色或霧色作為俏色加以利用
。“一俏值千金”,說明了俏色在玉雕設計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 “俏色”是出眾而漂亮的顏色
,可以是紅色
,也可以是黃色、紫色
、藍色
,或者是翠色。也就是說俏色并非是一種固定的顏色
,只要它突出而亮麗
,即可稱為俏色。
俏色與主色:在翡翠塊體中,占主要地位的顏色稱為主色
,主色在底章上以鮮明而量多顯出它的價值。而俏色相對沒有主色多
,只是小部分的色團
,但它能起到襯托主色的作用,同時又能鮮明突出自身的顏色
。有的俏色同主色相映成趣
,平分秋色,分不出誰主誰俏
;有的翡翠底章帶有淺淡的自色
,若設計與琢磨恰到好處,底色也能變?yōu)榍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形成多個獨立而又統(tǒng)一的俏色
。俏色的特點是鮮明突出.與自然物件的形色極為逼真,讓人看了有活生生的感覺
。
俏色與人物:不論人物是半身或全身 ,要求只能用同一個顏色,不可混雜
。衣服和配景可以是另一種顏色
,但必須有條不紊,這樣可能出現(xiàn)衣服是俏色或者人物是俏色
,也可能出現(xiàn)配景是俏色.例如多年前有件《濟公》的玉雕作品
,底章上有黑色與灰白兩色相間,制作者雕作了一個身穿黑色破袈裟的瘋和尚
,一只腳踏著黑色破鞋
,另一只腳則沒有穿鞋,這支黑色破鞋被和尚夾在了腋下
。生動的構(gòu)思
,維妙維肖,活脫脫地勾出了濟公的云游形象,很有藝術感染力
。這里的黑色被運用為俏色
,特別是腋下的那只破鞋,把濟公的“瘋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

俏色與動物:俏色做動物 ,要求更逼真自然,否則就沒有起到俏色的作用
,只有用得適當才算是俏色
,如玉雕((鷹蛇斗》.底章上只有灰黑與白色,制作者把灰黑色雕琢成一只兇猛的雄鷹
,利爪下抓著一條倦曲的白蛇
,雙方正在拼死博斗,激烈而殘忍
,十分生動。這里的俏色是白色
,扭曲的白蛇顯得自然而突出
。
俏色與植物:玉雕中的植物造型比較多,大多依題材而突出主題,俏色常被忽略。特別是近年來的一些玉雕作品,題材雜亂,主題副主題混淆不清,俏色也就顯得不俏了。中國清朝晚期的翡翠白菜,幾乎都是綠白分明,綠白相襯,綠白依托的兩個俏色.制作者常把灰黑色或暗紅色雕成蟈蟈爬在菜葉上,目的是為了突出動感,但蟈蟈較小,顏色不夠鮮艷。沒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主題是白菜不是蟈蟈,所以蟈蟈再好也成不了俏色。
一般地說,在翡翠玉雕中,俏色的利用有普遍意義和重要作用,而在首飾類中就不太突出了。除手鐲和佩件有兩色以上的俏色外,戒面石或胸墜只要單色,俏色的意義就不重要了 。首飾的構(gòu)思與設計
,應分手鐲、小掛件
、胸墜和戒面石
,所選材料都應該是上好的翠色料。一般的選擇是
,最好的磨制為戒面石
,次之作胸墜,再次的作手鐲其次為掛件小花牌
。當然這并非是固定不變的模式
,基本方法仍然是因材施藝,這是一條自有雕琢以來的基本原則
。自古有“大玉不琢”的說法
。大玉是指完美的好玉,用大玉來形容它的珍貴
。戒面石或胸墜一般不允許雕花
,只能是素身。他們的設計形象可以是多種多樣
,如戒面石多為橢圓形或長橢圓形
,其次可以是馬眼形、菱形
、方形
、直致隨意形,而胸墜多為滴水形
、杏形
、雞心形、條形等等不一他們的面上都不允許雕花雕物
,除有缺陷和綿柳
,必須進行遮藏或者挖去故而用雕花雕物進行掩蓋。這兩類物件的設計只有一個原則
,就是保色
,盡力使其大而厚。如果必須要薄才能透光透色
,唯一的補救辦法只能靠鑲嵌來作烘托
。
手鐲多常見的為圓筐圓條,這種款式在飾用時比較方便,能使手腕顯得秀氣,是一種最流行的款式。手鐲還有圓筐扁條,橢筐扁條,細筐細條。設計手鐲的基本要點是留花留色,讓綿讓綹,盡力保住筐條的圓范和規(guī)整,若有三個以上的顏色必有一個是難得的俏色。小的佳件或小花牌,基本布局同大件雕刻相似,要點是圖像完美,立體感強,綿綹藏得巧妙
本文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