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和開采的和田玉礦床有20多處。這些礦大多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區(qū)
,交通十分不便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新疆阿勒瑪斯玉礦,這里山高路險
,山峰的背陰處冰雪晶瑩
,寒氣逼人。阿勒瑪斯除了產(chǎn)有和田白玉山料
,最近在這里更發(fā)現(xiàn)了儲量很大的蛇紋石礦藏
。以前認為蛇紋石主要產(chǎn)在遼寧岫巖,而和田卻少見
。但這個礦脈的發(fā)現(xiàn)
,解釋了很多問題,最重要的是它極具開發(fā)的經(jīng)濟價值
。
和田仔玉一般都是取自昆侖山北麓的兩條河:白玉河和墨玉河,它們經(jīng)歷代挖掘
,今天依然吸引著無數(shù)采寶人
,但對于它的真正源頭卻鮮見確鑿的介紹。歷史上
,維吾爾人采玉主要是從河中揀或撈仔玉
。《宋史·于闐傳》有記載:“每歲秋
,國人取玉于河
,謂之撈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姴捎袷怯屑竟?jié)性的
,主要是秋季和春季。昆侖山中有許多河流在夏季時由融化的冰雪補給
,河水暴漲
,攜玉石碎塊奔流而下,到了低山及山前地帶因流速減慢
,玉石就堆積在河灘和河床中
。秋季天寒,河水漸落
,玉石顯露
,這時氣溫適宜,可以入水采玉
。冰封一冬后
,到了春季,冰雪融化
,玉石又露出來
,就又可采玉了。
古代撈玉有一套嚴(yán)格的制度
,人們對和田玉奉若珍寶
,每次采玉前,于闐國國王會親臨現(xiàn)場
,象征“撈玉于河”
,以示虔誠。民間撈玉
,有很多類似神話或巫術(shù)的講法
,比如說“月光盛處有美玉”,是說美玉會反射月亮的光暈
,但其實和田玉反射率并不大
。古人還認為玉聚斂了太陰之光,所以女人以陰性相招
,更容易找到
。這就是所謂“陰人招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