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發(fā)源于新石器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和田玉文化”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精髓的物質根基
,也是中國文化有別于世界其她文明的顯著特點。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
,用作人神心靈溝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征意義
。
正文
發(fā)源于新石器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和田玉文化”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精髓的物質根基,也是中國文化有別于世界其她文明的顯著特點
。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
,用作人神心靈溝通的中介物
,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征意義。
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宮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顯示等級身份地位的象征物
,成為維系社會統(tǒng)治秩序所謂“禮制”的重要構成部分
。同時
,玉在喪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無比的神秘宗教意義。

而把和田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質,作為所謂“君子”應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頌
,更是中國人的偉大創(chuàng)造。因此
,玉于古代中國所產生出來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特例
,和田玉文化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精髓的物質根基。
和田玉由于它的優(yōu)良玉質,幾千年來在中華民族中形成了全民族愛玉、崇玉
、尊玉的民族心理
。幾千年以來,美玉的質地
、形狀和顏色一直啟發(fā)著雕刻家、畫家和詩人們的靈感
。
軟玉從七千年前的新石器開始流傳,經久不衰,稱譽古今中外
,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以和田玉雕琢的精美玉器
,具有獨特的中國氣魄
、藝術風格和濃厚的東方民族特色,在世界上被譽為"東方藝術"
,是人類藝術史上的輝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藝術寶庫的珍貴遺產。

和田玉之所以歷久不衰,歷久彌篤
,除了其自身具備其它玉種不具備的物質屬性和優(yōu)勢外
,還有一個深刻原因
,這就是附加于和田玉之上的文化及精神價值
。和田玉文化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精髓的物質根基。由于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
。
儒家文化具有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地位,故而儒家文化對玉文化的影響力最為深遠和巨大
。在殷商時期
,玉的道德化、宗教化
、政治化過程業(yè)已初步完成
,和田玉成為道德
、習俗
、神靈、權力和財富的象征物
。
在道德方面,儒家學派為進一步宣傳他們的學說,需要用一些物質的載體
,故而總結了殷商時代開始使用和田玉的經驗,尤其注意到統(tǒng)治階層喜愛和田玉的感性經驗
,用儒家的道德觀念去比附于和田玉物理性質的各種特征
,進行從物質到精神、感性到理性的理論創(chuàng)造
,賦予玉以德行,即所謂玉德
。

“十一德” 、“五德”之說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抖Y記》中孔子賦予玉“十一德”,即仁
、知
、義
、禮
、樂
、忠、信
、天、地
、德
、道。此十一德
,實乃儒家道德規(guī)范的大全
。其相對應的是和田玉的物質屬性
,如溫潤而澤
、縝密而粟、清越以長等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出玉有五德
,“玉
,石之美者
,有五德,潤澤以溫
,仁之方也
;理自外
,可以知中
,義之方也;其聲舒揚
,專以遠聞
,智之方也
;不撓而折
,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
,潔之方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睂嶋H上指的是玉的色澤
、紋理、質地、硬度
、韌性五個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