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石行家的翡翠秘籍 緬甸翡翠原石的產地及特點
緬甸翡翠出產于該國的東北部,這里與中國云南省鄰近
。礦區(qū)貫穿烏魯江流域
,夾持在高黎貢山與巴蓋崩山之間
,南北長70公里,東西寬20公里
,面積為1400平方公里
。選礦中心在隆肯
。這里距密支那136公里,距離中國的騰沖360公里
,距離泰國的清邁1200公里
。采礦營地有三大處,老場區(qū)
、后江場區(qū)
、小場區(qū)
。
礦區(qū)氣候炎熱,年平均降雨量為4000毫米上下
,春夏季是降雨最多的時候
,不便工作
,因而采礦和現(xiàn)場交易都在秋冬時節(jié)進行
。每當中秋之后
,各路人馬分頭涌入營地
,當中有挖玉人、玉石商
、尋寶者和各種生意人,高潮時可達20多萬
,景象繁亂。自60年代以來
,這種狀況越演越烈,常久不衰
。
,F(xiàn)在礦區(qū)的范圍已擴大到東起和平,西至紅木林,長約240公里;南起溫朵,北至拉班,寬約170公里。三大場區(qū)的坑洞,大小已有100多個,形狀如星落棋布,有知名度的不下70多個。 現(xiàn)據(jù)幾種有關資料緬甸翡翠的開采,至少已有兩種多年的歷史
。曾經(jīng)起起落落,而今仍是方興未艾。隨著翡翠的大量輸出,場區(qū)在擴大,場口在增加?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對緬甸原石產地的幾大名坑所產作一簡介,以供參考:
1.后江玉石(也稱坎底玉)
分老后江玉與新后江玉
,均產于河床沖擊砂中。其中
,老后江玉產自沖擊層之底部。皮薄呈灰綠黃色
,個體很小,很少超過0.3千克,水好底好,常產滿綠高翠,少霧,多裂紋,做出成品的顏色比原石變好(即增色),且加工性能好,是制作戒面的理想用材。
新后江玉的皮較老后江玉厚一些,個頭較大
,一般在3千克左右,水與底均比老厚江玉差,密度極硬度也略小,裂紋多,成品拋光后不及原石色彩好,即使?jié)M綠、高翠,也難做出高檔飾品。2.帕崗玉石
屬歷史名坑
,開采最早。帕崗玉皮薄,皮以灰白及黃白色為主,玉石結晶細,種好,透明度高,色足;個頭較大
,從幾公斤到幾百公斤
,呈各種大小樂石。一般以產中低檔磚頭料為主。老帕崗以產皮殼烏黑似煤炭的黑烏砂玉著名,但已全部采完,目前市場所見烏砂玉均產自麻蒙。
3.灰卡玉石:
皮殼雜色,以灰綠及灰黑色為主
,透明度好壞不一,水底好壞分布不均,但有綠的地方水常較好。玉石個體大小懸殊,大件的可達幾百千克至上萬千克的。4.麻蒙玉石(也稱烏砂玉)
黑烏砂黑中帶灰
,水底一般較差,且常夾黑絲或白霧,綠色偏籃。5.打木砍玉石(也稱刀磨砍玉)
皮殼多為褐灰色
、黃紅色,一般水與低均較好,但多白霧、黃霧
。個頭較小
,一般1–2千克
。此地還產如血似火之紅翡玉石
,也較名貴
。
本文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