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友們在選擇購買翡翠后都有一個習(xí)慣
,就是喜歡找人估價
,估一估自己所購買的翡翠是賺了還是虧了
。在前些日子
,我的一位好友入手一只心儀的
翡翠手鐲,喜悅難耐
。就很想找個行家給估個價,看看自己買的值不值
。

可是一連跑了好幾家翡翠玉器店,都沒有人愿意幫他做再鑒定
。最后還是求到了我這里!
其實在玉石圈子里
,找個人給翡翠估價是一件“鬧心”的事兒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
今天就教大家在選購翡翠時,通過“六比較”快速地對翡翠進(jìn)行大致估價
,以衡量出各種翡翠的價值高低
。
其一 ,比種
。“種好遮三丑”形象的說明了翡翠種的重要性
。翡翠的“種”是指翡翠的質(zhì)地
。市面上通常把翡翠種分為:老坑玻璃種
、冰種
、冰糯種、糯種等
。其實這些都是習(xí)慣上的商業(yè)名稱,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所以不能把這些作為分級標(biāo)準(zhǔn)。
準(zhǔn)確地說翡翠質(zhì)地等級的評判標(biāo)準(zhǔn)
,應(yīng)該根據(jù)翡翠的結(jié)晶體顆粒大小以及這些顆粒的交結(jié)關(guān)系。

其二,比水。翡翠的水頭指的是透明度或水潤程度,俗話說“內(nèi)行看水頭
,外行看顏色”,水頭是行外人士挑選翡翠時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
。
其三,比底。很多小伙伴容易把翡翠的“底”與“種”相混淆
。翡翠的底指的是翡翠的絮狀物、黑斑
,及其他顏色的多少程度。很多翡翠透明度很高
,但市場價格卻不高,這就是翡翠的“底”在起作用了
。
其四,比色。首先需要大家知道的是
,翡翠的顏色并不是越深越好,而是越鮮艷越好
。翡翠的顏色深而暗不如淺而艷,綠色部分多而且均勻的
,其價值就越高
。如果透明度高
,顏色又很艷且均勻的話
,價格通常在百萬左右,如
玻璃種帝王綠翡翠
。
其五,比工。比較兩者的工藝,如果其工藝精湛
,圖案精美,那就是上好的翡翠作品
。
其六,比大小薄厚。翡翠的定價還要比較兩者的大小厚薄
。大塊的翡翠雖然更值錢,但也要大得合理
,大得有美感,如果只是純粹的塊頭大而沒有美感
,那么其價格也會偏低
。厚實飽滿、比例協(xié)調(diào)的
翡翠價格會偏高
。

綜上所述,是翡翠玉石的六個小辦法
,你就能通過這些方法估算出所要購買的翡翠價值了。學(xué)會對翡翠進(jìn)行自我估價
,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本領(l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