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南紅的原石個頭都比較小,且裂多
,所以在市面上南紅珠串
、戒指等較為常見
。而器型大
、完整度好、雕工精的南紅擺件卻不可多得
,即使有
,那價值也不菲,常常成為藏家們遙不可及的夢想
。
如果誰要是擁有一件既具有頂級的顏色和高品質的質地,又有較大器形的南紅擺件,那估計在藏友圈里都要被眾人津津樂道好一陣子
,那么為什么南紅多裂
,而南紅擺件卻價值不菲呢。
為什么南紅多裂,而南紅擺件卻價值不菲
。這就要從玉擺飾品的歷史價值來談了。

玉擺飾品大約從宋代開始出現(xiàn),盛行于明清兩朝
。明代的玉擺飾較為細小,多以文人玩物為主
,如秋山圖
、玉山子、人物雕像
、小動物等
。清代出現(xiàn)了大型的玉擺飾,其做工也更加復雜精細
。
清朝的玉器多以傳流故事為題材進行藝術加工,如人們熟悉的八仙過海、群仙祝壽
、攜琴仿友
、十八學士登瀛洲等等。清代玉工善于借鑒繪畫
、雕刻
、工藝美術的成就,集陰線
、陽線
、平凸、隱起
、鏤空
、俏色等多種傳統(tǒng)做工及歷代的藝術風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來藝術影響并加以揉合變通
,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了工藝性
、裝飾性極強的玉器工藝
,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較高的藝術造詣。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 ,南紅進入清宮
,成為清宮上下追捧的珍貴玉石。由于清朝皇帝喜歡大型玉器
,所以在那個時期留下了許多精美的南紅擺件
。
為什么南紅多裂,而南紅擺件卻價值不菲還這么珍貴 ?

原石稀缺 ,要求大料
無論是和田玉、黃龍玉還是南紅 ,擺件類作品都是極為費料
,其中以南紅特別突出。南紅大料很本身十分少見
,而能用來做完整雕刻的就更少
。
由于南紅多裂,用作擺件料的南紅原石不能有大面積瑕疵與裂。雖說玉雕師也能挖臟去綹
,但大多南紅擺件采用圓雕、立雕形式
,如若瑕疵太大
,很可能影響整件作品的布局;其次
,南紅擺件的料型需要很厚重
,否則就會沒有擺件的氣勢。
品質上乘,難乎其難
當找到一塊適合做擺件的南紅原石,還得看其質地是否合適。南紅擺件常采用質地優(yōu)質的南紅原石,溫潤細膩、渾厚、膠質感強……這一系列要求,令南紅擺件料可謂是難上加難。
雕工設計,條件苛刻
在南紅的雕刻中,有一種獨特的方式,叫因料就勢,順勢而雕。一方面是因為南紅多裂,雕刻時容易在內部發(fā)現(xiàn)新的裂痕需要處理 ;另一方面是因為南紅形成原因的影響,常容易有伴生礦
、雜質等瑕疵,這就更需要玉雕師的細節(jié)處理功力
。
“玉雖有美質 ,在于石間,不值良工琢磨
,與瓦礫不別”
。南紅擺件題材多樣,人物
、山水
、花鳥魚蟲等均有涉及,包羅萬象
。這就必須要求玉雕師有極強的藝術修養(yǎng)與豐富的玉雕經(jīng)驗
,才能展示擺件獨特的韻味。

時間跨度太大 ,雕刻成本高
經(jīng)濟高速化的今天 ,機械雕刻也成為了一種方便快捷的加工方式,手工設計雕刻更顯得尤為珍貴
。而相比較耗時更少的手串之類的題材
,擺件類似乎玉雕師都不愿意雕刻。
一件南紅擺件從原石到完成,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設計、雕刻、拋光等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時間成本大不說,其他加工成本也是非常不菲的。
清朝時期的南紅擺件,如今仍受到人們的追捧。南紅的穩(wěn)定性極強,且有著獨特的色彩優(yōu)勢,古時留下的擺件,放到如今來看,雕工惟妙惟肖,色彩煥然如新,價值自然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說,南紅擺件是最特別的一種,大塊型、好色彩、好雕工,正是古代皇帝的心中所愛。放到現(xiàn)在來看,好工好料的南紅擺件,已然是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