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馬坎位于香洞場區(qū)西南
,地處霧露河下游,包括格地磨
、宋堆、瓦磨
、八西東、拱馬磨
。該場區(qū)河谷較寬
,地形平坦
,形成沖積小平原
,全部為次生礦,翡翠礫石層厚度較小
,一般為5-7米左右?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诪樯罨疑瑤r,由于風化而成為黑色的泥質層
,當?shù)厝朔Q為“膠泥層”
,基底之上為黃色層
,最上面為砂泥層
。達馬坎翡翠礫石多為白砂皮和黃砂皮
,沒有黑砂皮
,這也是達馬坎與其它場區(qū)的重要區(qū)別之一。
達馬坎場口的翡翠原石如何:
(1)達馬砍翡翠礫石滾圓普遍較好
,翡翠礫石個體較小
,5kg以上的很少
,這與場區(qū)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
,達馬坎處于霧露河下游
,由于地處平原
,水流速減緩,所搬運的礫石自然較小
。
(2)達馬坎原石很受賭石愛好者歡迎
,因為出所謂“黃夾綠”
,很多初學者用手電筒去看
,超級漂亮
,誤認為這是冰種
、玻璃種
,其實燈光下的黃色是翡翠皮殼下的霧
,并不是真正意思上的黃翡
。
(3)達馬坎的綠色多數(shù)取貨顏色偏藍,對于這點要特別注意
,達馬坎還有一種蠟殼的翡翠沒有霧,切開一般是皮肉不分
。
(4)達馬砍出產的小水石,因經過較長時間和較遠距離的搬運
、滋潤
,皮殼光滑
,常產頂級的玻璃種
,所以在玻璃種翡翠中
,質量最好的當數(shù)達馬坎而非摩西沙
(5)達馬坎場區(qū)不同場口之間翡翠皮殼表現(xiàn)差異較大
,其中大馬坎場口的翡翠皮殼較厚,呈灰色
,且皮肉相雜
,皮殼下必有霧
,霧色多呈紅
、黃、黑
、白色,其中紅、黑霧的底子灰,黃、白霧的質地好。
(6)一般“十霧九有水”
,凡是皮殼與黃色相雜難分的,其玉色偏藍,并多顯現(xiàn)蜂窩狀態(tài),顏色有褐色,紅黃色,灰色,少見臘殼。(7)達馬砍石幾乎都有霧層,其主要特征為色串皮
、霧串皮
,霧裹色
、霧吃色
,皮肉難分
。
(8)大馬坎半山半水石黃殼黃霧且皮薄
,可賭性強。若厚皮而霧黑
,則底灰水短
,綠色往往偏藍,又無反彈力
,不可賭。
場口特點:
第三層礦
,多見黃翡皮、橙黃翡皮、紅黃翡皮,也有風化皮。皮下往往有“黃霧”(即黃翡),黃翡中有綠色的俗稱“黃夾綠”,外皮相對較薄,塊度小者多見,也有大塊的。常產出豆綠或瓜綠色,也有皮下綠,偶爾會有水頭好的滿綠高翠、團塊狀的高翠黃楊綠色及秧苗綠。裂紋相對較少,種的變化較大,從豆種到玻璃種都有,以老場豆種、糯化豆種和糯化種為主,中粗玉質至細膩玉質都有。種老底好,黃翡皮及紅黃翡皮,肉以紫羅蘭色和白色居多,全黃翡的較為少見,冰黃翡夾綠色則極其稀少,故有賭性,尤其是風化皮的“蒙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