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習慣上又稱為緬甸玉,是一種硬玉。日本、俄羅斯、墨西哥、美國加州等均產有硬玉,但質量與產量遠遠不如緬甸。緬甸北部地區(qū)翡翠礦床儲量最大,很早就開采寶石級翡翠供應世界各地,因此緬甸玉成為硬玉的代名詞。但所謂緬甸玉并不全部代表保值升值,絕大多數翡翠與具有升值潛力的上品翡翠之間的價格差別,關鍵就在于綠色上的高低。
評價翡翠優(yōu)劣的先后順序,應該是色、種、質、工。先看色,再看種和質,然后看工。顏色是決定翡翠價值的重要因素,顏色差一點點,價值會差很多。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在翡翠專賣店選購翡翠首飾怎么選,以及選什么樣的翡翠好吧!
一、以假充真。這是屢禁不止的欺騙投資者的手段了。最常見的以假充真的寶石如下:
1.染色石英巖冒充翡翠。染色石英石俗稱馬來西亞玉、馬來玉、馬玉
,由于顏色像翠綠
,是仿翡翠的常用品。
2.玻璃冒充水晶?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水晶擺件,但經過檢測
,這些都只是玻璃制品。有些商家會告訴你這是熔煉水晶
,但熔煉水晶也是玻璃
,只不過是將水晶的碎料熔化后凝固而成,和天然水晶還是兩回事
。
3.玻璃貓眼冒充天然貓眼。玻璃貓眼在幾年前還是非常流行的一種人工寶石。其價格很便宜
,很多人把它當做天然貓眼買回
。
4.染色蛇紋石玉冒充“血絲玉”。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就出現了血絲玉,有人說可治百病,可一檢測,原來是染色的岫玉,聽說最開始用的染料居然是紅墨水。
5.合成寶石冒充天然寶石。例如把合成立方氧化鋯冒充鉆石賣,把合成紅、藍寶石冒充天然紅、藍寶石賣等等。到新、馬、泰旅游的人常會買到類似的合成寶石,在國內也有,足以引起人們注意。
在翡翠專賣店選購翡翠首飾怎么選?選什么樣的翡翠好呢?另外還有很多以假充真的例子,如玻璃仿白玉(軟玉)、瑪瑙
,鍍膜貝殼仿珍珠,塑料仿玳瑁等等
。
二、標識不明。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
,在商品的標識上要注明商品的代號
、生產廠家、寶玉石名稱和重量
,貴金屬名稱
、成色和重量等詳細的說明
,但一些珠寶商場這方面卻做得不到位。
1.珠寶玉石定名混亂。
把合成立方氧化鋯稱為白鉆、白鋯、白寶石
、鋯石
、蘇聯鉆等,極易和天然鉆石和鋯石混淆
。
把白色或黃色的大理石稱做白玉、黃玉,極易與軟玉
、托帕石相混
。
把綠色的玉石統稱為翠玉,極易與翡翠相混。
按寶石的顏色進行定名,把紅色的寶石稱做紅寶石,把藍色的寶石稱做藍寶石
,把綠色的寶石稱做綠寶石等
。客氣一點的
,寶石還是天然的
,如紅色的石榴石、尖晶石
,藍色的尖晶石
、坦桑石(黝簾石),綠色的透輝石等
;不客氣的全都是些合成寶石或玻璃
。
還有的就是用一些俗稱給寶石定名,如把紫色的螢石稱為軟水紫晶,常讓人以為就是天然紫晶。
2.所用金屬材料標注不明確。在旅游珠寶市場常用除金
、銀、鉑之外的非貴金屬作為首飾材料
。常見的有18KGP
、14KGP,商家一般都稱之為鍛壓金
,實際上這都是鍍金飾品(GP表示鍍金)
。這種金屬材料白色的常會變色
,但商家有時卻不加以說明。有的金屬材料做工粗糙
,表面不平
,分量很輕,懷疑內部根本就不是金屬
。商家不注明
,常有投資者上當。
三、導購吹捧
。很多商家都設有導購這一崗位,導購的毫無科學根據的吹捧會對投資者造成很大誤導
。有的說玉石能養(yǎng)顏
,可以吸收體內的毒素,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有的說玉石戴在身上顏色會越來越好
,玉本身還會長大。如此之類
,越說越神
。
專家建議,購買珠寶飾品要到專業(yè)的珠寶店或商場去買,如要在旅游珠寶商場購買珠寶
,那就一定要向商家索要相關鑒定證書。到時可以到國家認可的珠寶檢測部門去鑒定真?zhèn)?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即使發(fā)現所買的商品有假也可以憑這些購買憑據到有關部門去說
本文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