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 在全球翡翠拍賣年鑒中,由佳士得拍出的天然翡翠珠項鏈,成交價為95,725,000 港幣;由香港保利拍出的緬甸天然“帝王綠”翡翠蛋面配鉆石項鏈及耳環(huán),成交價為70,800,000 港幣。 而今2018年已然過半,那么,2018下半年翡翠市場價格行情又該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翡翠原材料更為稀缺 2018年國內(nèi)首個大型公盤——平洲恒盛公盤一共展出11300多份原石,數(shù)量之多讓玉商們滿懷期待。雖然原石數(shù)量多,但看到這個場面——人山人海,瞬間也有一種“僧多粥少”的感覺。據(jù)現(xiàn)場工作人員了解,本次公盤玉石雖多,但高貨依然難求。原石底價總體仍然偏高,同時意味著翡翠價格仍有持續(xù)上漲的趨勢。 翡翠原材料市場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公盤為主的大型玉石交易會,特別是作為原石進口渠道的緬甸公盤,一直是市場行情的重要風向標。 2017年為期十天的第54屆緬甸玉石珠寶交易會(又稱“翡翠公盤”)官方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成交額逾5億歐元,較上屆略微低,原因是貨品質(zhì)量有所下降。 但從2018年六月份的第55屆緬甸公盤來看,據(jù)緬甸玉石公盤籌備委員會消息 緬甸方對原石出口數(shù)量多有限制,參與交易的原石份數(shù)與往年持平,高貨稀少,在有限的競爭下,無疑會抬高原石成交價格。 另一類是以一些零散片料為主的原材料交易,因成交時間多在晚上,又稱為“燈下放料”,對于眾多的小玉商來說,這是獲得原料的主要渠道之一,由于高貨稀少,供不應(yīng)求,所以往往出現(xiàn)競相爭搶的場面。今年伊始,這種搶料的場面就十分激烈,有行內(nèi)人士說,今年的高貨翡翠材料已比去年上漲30%以上,甚至將2018年定義為“搶料年”。 結(jié)合來看,今年翡翠原材料的市場行情趨勢有所上漲,總體上還是保持平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