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買到一件心儀的玉
,大部分人心里是高興的。不過都繞不開一個話題
,那就是給玉估價
,于是就會將這塊玉讓“行家”朋友看看
,看看值不值。
想必如果你本身就在玉石行業(yè)
,想必也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在玉雕界小品館經(jīng)常會有人找小界君估價
,遇到這種情況,很是為難
。除了告訴這位朋友真假以外
,我無法直接了當以一句“值XX元”來回答。
也很理解買玉人的做法
,畢竟玉是昂貴的東西,買了之后對比一下在所難免
,尤其是第一次買玉的人,幾乎回家之后
,都會向身邊接觸玉的朋友或者微信朋友估價,到底值不值?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怎樣才能正確的評估翡翠價格。
但是一個真正懂玉
,有玉品的人,只能評價玉的好壞,卻不會輕易斷價。因為影響玉價格的因素有很多。不光停留在玉質(zhì)本身,還有這塊玉是否賭料還是明料、設(shè)計、工藝、名家 、唯一性等等。
其次
,玉料來自于自然界,因為玉來自于自然界
,不像人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有一個價格質(zhì)量的標準
,自然界是多樣性的
,每塊玉的成色都會有細微的差異,甚至是同一塊料子切下來不同的兩個部分
,它們的成色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不要輕易給玉估價
。
小界君碰到這樣現(xiàn)實的例子
,曾拿了一塊和田玉給以前的大學同學看
,雖知道玉很名貴,但一說價格他就不認可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耙粔K破石頭要5萬,你欺負我們沒見過世面吧!”,在不喜歡的人眼里它是一文不值,而筆者將這塊石頭拿給一位玩玉朋友時候時,竟開出10萬的價想將這塊和田玉收下,在他眼里還看到了空間。怎樣正確的評估翡翠價格?顯然在不同人眼里
,給出價格是不一樣的。同樣我們面對一塊玉給出估價也不一樣的。拿一件相同的玉器給不同的所謂內(nèi)家看,會產(chǎn)生不同的價值判斷,這與個人的藝術(shù)修養(yǎng)有很大的關(guān)系。找人估價
,每個人的認知和渠道都不同,碰到負責任的行內(nèi)人會告訴你,不好意思,我只看東西,不估價。碰到不負責任的會瞎說忽悠,貶低他人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威望或賣自己的貨。關(guān)于估價很多人會把價格理變成心理價格:心理價格就是你自己認為的價格,或者也可以說是報價
。因為心理價格不需要按照那個價格把它買下來,不需要負責,所以信口雌黃的人就特別多。比如一些人,一下就估出一個天價。如果你讓他照著這個價格把這個料子買下來,他肯定不會買。此外還有一些玩家,對于看不上的料子就估一個特別低的價格,這和他接觸的面極喜好有關(guān)系。(如阿拉善玉進來時候,很多人是瞧不上看不上這種料,甚至覺得一文不值,但在北京等很多地方,一顆過千早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所以這類哈姆雷特式的問題討論來討論去是沒有結(jié)果的。
在這里我們只能討論成交價
。商家當然希望價格越高越好,玩家當然希望價格越低越好,當兩者達到一個平衡的時候,成交價就出現(xiàn)了。那么什么是玉成交價的決定性因素?在這里簡單的分成兩個因素,一個是常量,一個是變量。
常量就是目前市場中對待這樣的料子的定價標準
。比如
,在翡翠的種水色
,和田玉中細度
,潤度
,皮色,白度
,大小等……這些在一定階段在市場中有一定的共識
,在特定的階段價格是相對穩(wěn)定
。當然,對于一塊玉需要綜合起來考慮
,材料的完美及獨特也將直接影響玉的價格。
變量:買賣雙方及玉身上的附加值
變量是影響估價重要一環(huán)
。因為變量的東西太多了
,如和田籽料的價格隨著時間的變化明顯,比如去市場淘料,這個月兩萬就能拿下這個料子,但到下個月,三萬可能也拿不下來了。
這種情況,無論你在白玉界還是翡翠都是一樣
,你都會感覺到明顯的變化。而如果你更長時間沒有去過市場,對價格就更加缺乏了解,如果按一年前的標準去估價的話,估計連一塊石頭都難買到了。其次
,個人的喜歡程度對估價也是有很大影響
。如在和田玉中,有人喜歡皮色,那么他對皮色的料子估價會更高一些
,而如果你對沁料更喜歡
,那么你對光白籽的估計也會有所降低。而如果是不喜歡的一塊料子的話
,價格就會估的更低一些。翡翠
、南紅也如此
。
還有就是對玉認識階段對估價影響也很大
。步入玩玉階段,要求也不一樣
,比如新手玩家可能就玩一些比較便宜的東西
。對增值潛力的理解
,如果你認為這個料子將來會漲價
,那么價格高一些你也可以接受
。
此外就是附加值
,這個很好理解。直白一點就是你的畫和齊白石的畫是天上和地下